俞秀松是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和教育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曾留学苏联。
俞秀松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之后转入音乐事业。1931年至1932年,他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33年,他前往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师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院长弗拉基米尔·沙布林斯基和克雷梅尔,专攻钢琴演奏和指挥。
在苏联期间,俞秀松除了接受专业音乐教育外,还参与了苏联当时的音乐活动,并结识了一些苏联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在苏联的留学经历对他的音乐艺术和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苏联期间还参与了一些与中国相关的音乐活动,如1935年在莫斯科演出时创作并指挥了中国山歌合唱《青年决赛时》,受到了苏联和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1941年,由于苏德战争影响,俞秀松回国。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员、苏州音乐学院院长等职务,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俞秀松留学苏联的经历使他接触到了西方音乐的理论和实践,为他的音乐创作和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中苏之间的音乐交流和合作。他的留学经历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被视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俞秀松在苏联期间先后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和苏联科学院学习。
俞秀松在苏联期间曾担任过中国中共中央苏联人民委员部主任。这个职务是负责中共中央在苏联的联络工作,协调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他还担任过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代表,参与了苏联共产党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