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内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对落后,因此大量的科学家出国留学,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科技知识和技术,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并回国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一代科学家。他们多数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留学,一些留学的科学家后来在国内成为了大学教授、研究院所所长等重要职位。他们的回国,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技术和人才资源。许多老一辈留学回国的科学家在他们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中国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对推动中国科技发展、培养人才以及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根据具体定义和范围可有不同的统计数据,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根据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信息,截至2021年6月,中国共有1186位院士,其中包括许多留学海外并回国服务的老一辈科学家。
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累计培养了超过500万名留学人员,其中很多人也可能是老一辈科学家或在海外学成归国的科学家。
具体回国服务的科学家人数可能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如个人选择、工作机会等。因此,准确的统计数据可能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留学国外并回国服务的科学家的名单:
1. 钱学森(Qian Xuesen):中国航天科学家,曾留学美国并在美国从事航空航天研究,之后回国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 陈景润(Jingrun Chen):中国数学家,曾留学美国,并在美国从事数论研究,回国后在中国科学界做出杰出贡献。
3. 屠呦呦(Youyou Tu):中国药学家,曾留学法国,并在法国从事中药研究,回国后发现了中国古代方剂青蒿素的有效成分,为中医药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4. 周有光(Youguang Zhou):中国语言学家,曾留学美国,并在美国从事语言学研究,回国后负责汉字的拼音化改革,为中国的写作标准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5. 钱三强(Sanqiang Qian):中国物理学家,曾留学美国,并在美国从事量子物理研究,回国后在中国物理学界担任要职并作出重要贡献。
这只是一小部分留学国外并回国服务的科学家的例子,还有许多其他科学家也在不同领域中回国服务并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外国留学又回国服务的科学家”是指那些在国外留学并获得科学研究专业学位或工作经验后,选择回国并在国内从事科研工作或服务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通常具备国际化的学术背景和经验,并希望将其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国内科学研究和创新中。他们通过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式,促进国内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并为国内科研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些科学家往往在国内科研和创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促进国内科技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