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针(如用于注射溶脂的非手术方法,常见成分包括磷脂酰胆碱、脱氧胆酸钠等)虽然创伤较小,但仍可能伴随以下潜在副作用和风险:
1. 局部反应
红肿、疼痛与淤青:注射部位常见暂时性肿胀、压痛或淤血,通常12周消退。
硬结或结节:脂肪溶解后可能形成局部硬块,需数周至数月逐渐吸收。
皮肤凹陷或不平整: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脂肪分布不均,造成皮肤表面凹凸不平。
2. 感染风险
细菌感染:若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局部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脓肿形成: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脓液积聚,需引流处理。
3. 过敏反应
成分过敏:对溶脂药物(如磷脂酰胆碱)过敏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罕见但严重)。
4. 皮肤损伤
色素沉着或瘢痕:部分人术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色素加深或瘢痕增生。
皮肤坏死:极少数情况下,药物误注或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坏死。

5. 全身性风险
脂肪栓塞(极罕见):溶解的脂肪进入血管,可能引发肺栓塞或其他器官栓塞,危及生命。
肝功能负担:大量脂肪代谢可能暂时增加肝脏压力,尤其对肝功能不佳者。
6. 效果不确定性
个体差异:效果因人而异,可能需要多次治疗,且对重度肥胖或皮肤松弛者效果有限。
脂肪反弹:若未结合饮食运动,剩余脂肪细胞可能代偿性增大。
7. 其他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女性、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及局部皮肤感染者不宜使用。
非正规操作风险:非医疗机构或非专业医师操作可能加大副作用发生率。
建议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及经验丰富的医生,术前评估身体状况。
严格遵循术后护理(如压迫包扎、避免剧烈运动)。
出现持续疼痛、发热、皮肤溃烂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抽脂针虽为微创,但并非完全无风险,需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