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胸假体下移(即假体移位至乳房下极)的修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通常涉及手术调整。以下是修复的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修复方法
1. 手术矫正(假体重置)
重新剥离腔隙:医生会重新分离并缝合假体周围的包膜(囊腔),将假体复位到正确位置,可能需要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加固。
更换假体:若假体体积过大或重量导致下移,可能需更换更小或更轻的假体(如高黏度硅胶)。
使用内窥镜技术:精准调整腔隙,减少组织损伤。
2. 加强支撑结构
植入补片(如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乳房下极增加生物补片,强化支撑,防止再次下移。
悬吊缝合:固定假体上缘或胸大肌(针对胸大肌后植入的情况)。
3. 更换假体植入层次
若原为乳腺后植入,可能改为胸大肌后植入,利用肌肉压力减少下移风险。
二、可能的手术入路
原切口入路:通常通过原有切口(如腋下、乳晕或下皱襞)进行修复。
新增下皱襞切口:若需加强下极支撑,可能需额外切口。
三、术后护理关键点
1. 加压塑形:术后穿戴专用弹力绷带或塑身衣,帮助假体稳定。
2. 限制活动:避免上肢剧烈运动、弯腰或提重物46周。
3. 按摩谨慎:是否按摩需遵医嘱,过度按摩可能影响修复效果。
4. 定期复查:监测假体位置及恢复情况。

四、预防再次下移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首次手术的腔隙剥离技术直接影响假体稳定性。
合理假体选择:避免过大假体,尤其是皮肤较薄或软组织松弛者。
术后保护:避免过早剧烈运动或外力撞击。
五、何时需要修复?
明显外观异常:假体低于乳房下皱襞,导致“双乳峰”或不对称。
伴随不适:如疼痛、紧绷感或影响日常生活。
重要提示 及时就诊评估:若怀疑假体下移,应尽快联系整形外科医生,通过触诊、超声或MRI确认移位程度。
个体化方案:修复需结合皮肤弹性、包膜挛缩情况等因素,需由专业医生制定计划。
如果出现并发症(如包膜挛缩合并下移),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处理。最终方案需通过面诊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