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下巴(如下巴假体植入或注射填充)后颧骨下方出现凹陷,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1. 组织移位或压迫
假体或填充物的力学影响:下巴垫高后,可能改变面部软组织的力学分布。假体过大或位置不当可能向上推挤周围组织,导致颧骨下方的脂肪或软组织被压迫,形成视觉上的凹陷。
韧带牵拉:面部韧带(如咬肌皮肤韧带)可能因下巴高度变化被牵拉,导致局部皮肤凹陷。
2. 脂肪或软组织萎缩
注射填充的压迫效应:玻尿酸等填充物若注射量过大或位置过浅,可能压迫周围脂肪组织,导致局部代谢障碍或萎缩。
创伤反应:手术或注射过程中若损伤局部血管或脂肪组织,可能引发萎缩性变化。
3. 术前存在的面部特征被放大
原有凹陷显现:部分人本身颧骨下方(如鼻唇沟外侧)存在轻微凹陷,垫下巴后因面部比例改变(如下巴前突),可能使原有凹陷更明显。
面部比例失调:下巴过长或过翘可能打破面部平衡,显得颧骨下方相对低平。
4. 术后肿胀或恢复期暂时现象
不均匀肿胀:术后早期肿胀可能掩盖凹陷,随着消肿,局部可能出现暂时性不平整。
瘢痕粘连:手术创伤可能导致软组织粘连,形成凹陷,尤其在皮下瘢痕增生期(常见于假体植入)。

5. 技术操作问题
填充物分布不均:注射填充时若层次不对(如误入浅层),可能形成条索状凹陷。
假体雕刻不当:假体边缘过渡不自然可能压迫相邻区域。
建议处理方式
1. 及时复查:联系手术医生,评估是否需调整假体位置或补充填充。
2. 针对性修复:
轻度凹陷可通过少量填充(如玻尿酸)矫正。
假体压迫需考虑调整或更换较小假体。
3. 等待恢复:若在恢复期(36个月内),可能随肿胀消退自然改善。
4. 影像检查:如持续加重,需通过超声或MRI排除深层组织异常。
重要提示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技术不当是常见原因,术前应充分沟通面部整体设计。
个体差异:骨骼结构(如颧骨突出者)、皮肤厚度不同,效果各异。
若凹陷伴随疼痛、发红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感染或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