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美网
整形 医院 导航

这段隆鼻手术的聊天记录是否涉及违规操作

发布时间:2025-07-22 作者:马艺澄


判断一段隆鼻手术的聊天记录是否涉及违规操作,需结合具体内容、医疗法规及行业规范综合分析。以下为评估的关键点及建议:

1. 主体资质合法性

医生资质:确认聊天中的医生是否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且执业范围包含整形外科或相关专业。若无证行医,即属违规。

机构资质:手术若在医疗机构进行,该机构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核准科目含医疗美容科。如在非医疗机构(如美容院、工作室)操作,即违法。

2. 医疗广告合规性

虚假宣传:若聊天中夸大效果(如“100%无风险”“永久定型”)、使用术前术后对比图但未注明“医疗广告”标识,或承诺“绝对安全”,均违反《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违规收费:提及“分期付款”“贷款手术”等金融诱导,或费用明显低于市场价(可能使用非法填充物),需警惕。

3. 术前流程规范性

知情同意:未提及术前签署书面同意书、未告知手术风险(如感染、假体排斥等),或回避患者提问(如“别担心,我们做过很多例”),均违规。

禁忌症筛查:如未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疤痕体质等禁忌症,直接承诺手术,属重大过失。

4. 手术材料与操作

假体来源:若使用“走私材料”“韩国最新未认证填充物”等无国家药监局(NMPA)批文的植入物,属违法。

非正规操作:提及“门诊局麻下快速完成”“无需住院”等,可能规避全麻手术的必备条件(如抢救设备),违规。

5. 其他高风险行为

分诊或转包:如聊天中出现“我带你去某某医生那里做”,可能涉及非法转诊或“飞刀”行为(需符合会诊制度)。

隐私泄露:未经患者同意传播术前照片、病历等,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

用户自查建议

若聊天记录存在以下内容,建议向当地卫健委或12320举报:

无证行医或超范围执业;

使用不明来源药品/器械;

拒绝提供病历或收费凭证;

诱导患者签署“免责协议”。


法律依据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工商总局令第26号)

如需进一步分析,可提供脱敏后的聊天关键信息(如资质描述、流程描述等),但需避免泄露隐私。

展开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