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聘请私人整形医生的合法性取决于医生和机构的资质以及服务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关键要点:
1. 医生资质
执业资格:医生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且执业范围需包含医疗美容(如整形外科、美容外科等)。
主诊医师备案: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生还需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并在当地卫生部门备案。
2. 机构资质
医疗机构许可证:提供服务的场所必须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疗机构,且诊疗科目中包含“医疗美容科”。
非法场所风险:在非医疗机构(如酒店、住宅)开展手术属于非法行医,无论医生资质如何,均属违法。
3. 服务内容
合规项目:注射美容、手术类项目等均需在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内由合规医生操作。生活美容机构(如美容院)不得开展医疗美容项目。
药品与设备:使用的药品(如玻尿酸、肉毒素)和器械需为合法注册的医疗产品。
4. 合同与责任
明确协议:建议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服务内容、风险、责任等,保障双方权益。
知情同意:医生需履行告知义务,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5. 注意事项
避免“黑诊所”:警惕无证机构或游医,可通过卫健委官网查询机构及医生资质。
维权途径:若遇纠纷,可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合法情形:聘请有资质的医生在合法医疗机构内进行医疗美容服务。
非法情形:医生无证、机构无资质或在不合规场所操作。
建议术前通过官方渠道核验资质,并保留相关凭证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