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丝在磨骨手术中用于固定是可行的,但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材料特性
生物相容性:钛及钛合金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不易引起排异反应,适合长期植入人体。
强度与弹性:钛丝的机械强度足以维持骨块稳定,但需根据固定部位选择合适直径(通常0.20.6mm),过粗可能增加局部应力。
耐腐蚀性:钛在体内耐腐蚀,避免因氧化问题影响固定效果。
2. 临床适用性
小骨块固定:钛丝常用于下颌角、颧骨等精细部位的捆扎固定,尤其适合非承重区的骨块固定。
辅助应用:可与钛板、螺钉联合使用,增强稳定性,例如用钛丝环扎预防骨片移位。
3. 与替代方案对比
钛钉/钛板:更适合大骨块或承重区,但可能增加异物感;钛丝则更灵活,适合微小调整。
可吸收材料:避免二次取出手术,但强度可能不足,术后需更严格限制活动。
4. 注意事项
手术技术:需精准控制钛丝张力,避免过紧(导致骨坏死)或过松(固定失效)。
术后护理:术后需避免早期咀嚼硬物,定期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愈合情况。
并发症风险:存在钛丝断裂或移位风险(罕见),需术前评估患者骨质条件。
5. 法规与临床指南
需使用符合医疗标准(如ISO 5832系列)的钛丝产品,并遵循所在地区的医疗器械使用规范。
结论

钛丝是磨骨手术中安全有效的固定选项,尤其适用于精细部位的弹性固定。但具体方案需由颌面外科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骨厚度、手术范围)综合判断。若对异物存留敏感,可探讨可吸收材料方案,但需权衡强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