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抽脂(腹部吸脂术)的手术位置主要集中在腹部的皮下脂肪层,具体操作区域会根据个人脂肪分布和塑形需求进行调整。以下是详细的说明:
1. 主要手术区域
下腹部:
通常指肚脐以下至耻骨上方的区域,是脂肪容易堆积的常见部位(如“小肚子”)。
重点部位:
肚脐下方至腹股沟(大腿根部)
两侧腰腹交界处(与腰部吸脂衔接,塑造曲线)
耻骨上方的脂肪垫(尤其针对产后或遗传性脂肪堆积)
上腹部(可选):
部分人可能需要联合上腹部(肚脐以上至肋骨下缘)吸脂,以达到整体平坦效果。
2. 手术层次
皮下脂肪层:
吸脂针会在皮肤与肌肉之间的脂肪层操作,避免损伤深层肌肉、腹膜或内脏。
注意事项:
医生会保留少量皮下脂肪(约1cm厚度),防止术后凹凸不平或皮肤粘连。
避开腹直肌鞘、重要血管和神经。

3. 切口位置(进针点)
抽脂通过微小切口(约35mm)插入吸脂管,常见切口选择在隐蔽处:
耻骨上方阴毛区域(愈合后几乎不可见)
肚脐内缘(利用天然褶皱隐藏疤痕)
两侧腰际线(便于多方向脂肪抽吸)
4. 个体化设计
术前标记:
医生会站立位标记脂肪堆积区域,并根据身体比例调整(如“马甲线”或“人鱼线”的过渡区域)。
联合其他部位:
常与腰部、侧腹或大腿吸脂联合,确保整体轮廓流畅。
注意事项
非减重手段:抽脂旨在塑形,适合BMI正常但局部脂肪顽固者。
皮肤松弛风险:若皮肤弹性差,可能需结合腹壁整形术(如“妈妈臀”修复)。
术后恢复:需穿弹力塑身衣13个月,帮助皮肤收紧。
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通过面诊评估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