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美网
整形 医院 导航

皮秒激光常用的工作模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7-22 作者:刘玺润


皮秒激光(Picosecond Laser)因其超短脉冲宽度(1皮秒=10?12秒)在医疗、工业和科研领域广泛应用,其工作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单脉冲模式(Single Pulse)

特点:每次触发发射单个脉冲,能量稳定,精准可控。

应用:用于精细加工(如脆性材料打标)、皮肤病治疗(如色素斑清除)等需高精度场景。

2. 重复脉冲模式(Repetition Pulse)

特点:以固定频率连续发射脉冲(如1 kHz–10 MHz),分为:

低频(<1 kHz):高单脉冲能量,适合深层次治疗或强效材料加工。

高频(>1 kHz):快速扫描,热积累少,适合大面积处理(如纹身去除、薄膜切割)。

应用:美容嫩肤、微细加工(OLED屏切割)。

3. 调Q模式(QSwitched)

特点:通过调Q技术压缩脉冲宽度(可达皮秒级),实现高峰值功率(GW级)。

应用:主要用于激光美容(色素性疾病、纹身)、激光雷达、非线性光学研究。

4. 超短脉冲群模式(Burst Mode)

特点:单个触发释放一组紧密间隔的脉冲(如510个脉冲/群),平衡效率和热损伤。

应用:提高材料去除率(如玻璃钻孔),同时减少周围组织热扩散。

5. 扫描模式(Scanning Mode)

特点:配合振镜或Galvo扫描系统,脉冲按预设路径快速移动,实现均匀覆盖。

应用:皮肤治疗(均匀嫩肤)、精密加工(曲面雕刻)。

6. 同步触发模式(Synchronized Trigger)

特点:脉冲与外部信号(如机械运动、光学同步)精准同步。

应用:动态加工(旋转部件打标)、多光束协同作业。


选择依据

精度需求:单脉冲或低频模式适合高精度。

效率需求:高频或Burst模式提升速度。

材料特性:热敏感材料需高频或扫描模式减少热影响。

不同模式可结合使用(如调Q+扫描),具体取决于设备配置和应用场景。实际选择时需参考激光器型号及工艺要求。

展开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