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骨留角是一种整形外科手术,主要用于调整下颌角或颧骨等面部骨骼的形态,以达到柔和面部轮廓的目的。以下是一般性的操作步骤说明,但需注意具体操作必须由专业医生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且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骨骼结构、神经血管分布等个体差异。
1. 术前准备
影像学检查:通过CT或X光扫描骨骼三维结构,评估骨骼厚度、神经(如下牙槽神经)和血管位置。
设计方案:根据患者需求及骨骼条件,标记需磨削的范围和保留的“角”(如自然下颌角转折点)。
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
2. 手术步骤
(1)切口与暴露
口腔内切口:多在牙龈与颊黏膜交界处切开,避免外部留疤。
分离组织:钝性分离肌肉、骨膜,暴露下颌角或颧骨目标区域。
(2)骨骼处理
标记保留区域:用手术笔标出需保留的“角”(如下颌角转折点),确保术后轮廓自然。
磨削骨质:
使用骨锉或电动磨骨器械逐步磨除多余骨质。
避免过度磨削导致骨折或神经损伤。
保留“角”的要点:在预定位置停止磨削,维持骨骼的生理性转折角度。
(3)止血与冲洗
电凝或骨蜡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术区,清除骨屑。
(4)缝合与加压包扎
分层缝合切口,面部加压包扎以减少肿胀和血肿风险。

3. 术后处理
恢复期: 12周内避免咀嚼硬物,保持口腔清洁。
冰敷减轻肿胀,23周后逐渐消肿。
并发症预防:
感染(抗生素预防)、神经暂时性麻痹(多可恢复)、不对称等。
重要注意事项
个体化设计:“留角”需根据面部美学比例(如下颌角约120°)和患者需求调整。
风险提示: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骨折、神经损伤或轮廓不自然,务必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
法律规范:国内此类手术属三级手术,需医疗机构具备相应资质。
如需更详细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整形外科医生。